学校官网
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 > 教学活动

同步备课两校区联动 深化研讨思政课提质

时间: 2025/9/20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室 访问次数:

  为进一步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育人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9月19日,重庆工信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室创新采用“线上互联+线下落地”双模式,组织渝中校区、长寿校区全体思政教师同步开展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活动围绕教学专题研讨、学期工作部署、跨校区教学协同三大核心,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两校区教学思路同频、资源共享,为新学期思政课高质量开展夯实基础。

  一、渝中校区:聚焦专题备课,夯实教学根基

  渝中校区教研活动于第一教学楼1102教室开展,重点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讨及学期工作推进展开。活动伊始,龚敬老师与李峥峥老师率先聚焦专题二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分享备课思路——两位老师紧扣课程标准与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从“教学目标分层设定”“重难点拆解(如人生意义内涵、人生价值实践路径)”“教学方法创新(如案例教学、情境讨论)”“案例选取适配性”四大维度展开详细阐述。其中,龚敬老师强调“需通过理论溯源与价值辨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生意义的本质,树立正确人生观”;李峥峥老师则提出“应结合高职学生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等身边案例,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在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中创造人生价值’”,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思路。

  随后,唐峰老师结合新学期教学任务,明确部署四大核心工作:一是统筹教师备赛,组建专项指导小组;二是规范说课流程,明确各章节说课重点;三是推进青马社团活动,设计“理论学习+实践研学”系列主题;四是落实学生补考指导,制定分层辅导方案,为校区思政教学有序推进划定清晰路径。

  活动尾声,全体教师围绕“备赛内容优化、备赛策略调整、跨校区资源整合”展开热烈讨论,针对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强化高职特色案例融入”“增加师生互动环节设计”等建设性意见,充分彰显了教研室“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氛围。

  二、长寿校区:强化教学要求,凝聚育人共识

  长寿校区教研活动于广知楼2205教室开展,以“线上集体备课”为核心形式推进教研活动,同时重点强调教学规范与理论解读,确保教学质量与育人方向统一。

  (一)明确教学要求,筑牢教师育人准则

  新思想教研室主任朱晓玲老师聚焦思政教师素养提升,明确三项核心要求:其一,严格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将政治素养与育人情怀融入教学全过程;其二,强调教师自身严格要求,从教学内容严谨性、教学态度规范性、言行示范一致性三方面进行自我约束;其三,要求教学实践做到“两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高职学生专业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社会热点案例相结合”,避免思政课教学“空泛化”,增强教学针对性。

  (二)分层开展备课研讨,深化理论与专题教学理解

  针对两次线上集体备课主题,校区教师分工协作、深度研讨:

  1.聚焦“人的本质”理论解读

  陈崟潞老师作为主讲人,围绕“人的本质”核心理论展开系统解读——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切入,结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分析“人的本质”在不同场景中的体现。随后,朱晓玲老师对解读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出“理论溯源-现实关联-教学落地”三大核心环节,明确“需避免理论堆砌,重点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感知‘社会关系塑造人’”的教学方向。

  2.点评“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专题设计

  围绕渝中校区龚敬老师、李峥峥老师的“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专题备课思路,罗红老师与彭钰涵老师分别从不同维度进行点评:罗红老师建议在案例选取上可以选择“一案到底”的方式进行讲解,如支月英的故事作为主线能让教学内容更有逻辑;彭钰涵老师肯定了“身边案例融入”的设计亮点,讲好身边人身边事,让学生感受榜样就在身边。

  三、活动总结:协同发力,为思政课提质增效赋能

  此次两校区同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既整合了渝中校区“专题备课+工作部署”的实践优势,也发挥了长寿校区“教学规范+理论解读”的指导作用,实现了“资源互补、思路互通、目标统一”。通过集体备课,全体教师不仅深化了对“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人的本质”等核心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明确了新学期教学与备赛任务方向,进一步增强了思政教研室的团队凝聚力。下一步,教研室将持续推进跨校区教研协同机制,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优化教学设计,切实让思政课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育人主阵地,助力高职学生成长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