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课程改革,10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分别在渝中、长寿两个校区同步开展“说课程”比赛。学院党总支书记黄俊杰、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李琪分别出席渝中校区和长寿校区活动,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大学美育》《大学体育》《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思想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等课程的8位优秀教师分成两组,参加了此次角逐。参赛教师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程团队、教学条件与课程资源、课程评价与反思、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展示了各自对课程的理解把握、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
比赛结束后,评委们充分肯定了本次比赛各位老师的出色表现,逐一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课程建设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二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三是推进教学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李琪指出,本次“说课程”比赛是思维的深度剖析,是教学智慧的高度凝练,是对课程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和展示。各位参赛老师从课程目标的精准定位、课程内容的精心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教学评价的科学构建等方面,都展现出对课程建设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最后,黄俊杰对本次赛事进行总结,并就如何利用此次赛事成果进一步推动学院课程建设作出安排。黄俊杰强调,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希望每一位教师都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课程定位与专业定位的关系,以及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二是要改革教学内容,加强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加强课程的针对性与应用性;三是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推动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利用AI赋能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推送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和辅导内容。
此次“说课程”比赛,为学院搭建了教师间交流学习的优质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对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思考与实践探索。未来,学院将持续以“说课程”“课堂展示”等活动为抓手,常态化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引导教师将比赛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