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强化思政育人实效,10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团队于渝中校区1102教室召开专题教研会。会议聚焦六大核心任务,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为原则,对近期思政教学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后续思政育人工作夯实基础。

会议伊始,朱晓玲老师对近期教学能力比赛推进情况表示充分肯定,衷心预祝我校参赛教师在赛场上发挥最佳水平,斩获优异成绩。课程思政方面,会议确定“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推进路径,依托各学院专业课精品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合作,探索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模式;长远规划中,将建立思政教师与各二级学院的常态化联动机制,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流程,实现“思政+专业”协同育人。同时,就思政教师进社区、思政课问题清单等重点工作,对其开展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事项进行了强调与说明。

随后,唐峰老师对“青马社团”“第二课堂”加分规范进行了补充,确保课外实践活动加分公平公正,后续将结合实践教学基地,推动课堂活动、课程实践与基地资源深度结合,让思政实践“走出去、真落地”。

最后,谭晋老师就“第二章第二节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分享了备课思路,围绕“马克思是谁、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与现实必然”“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中国梦的实践根基”四大模块,提出具体备课框架。会上教师们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适合作为教学重难点”“如何设计知识性与互动性兼具的课堂活动”展开热烈讨论,最终达成共识:思政课教学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目标应重点落实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而非单纯侧重知识点讲解。
此次教研会的召开,进一步统一了思政教师的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路径与责任分工。下一步,全体思政教师将以会议部署为指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与针对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