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进宿舍、听心声、解难题

思政教师进学生宿舍工作纪实

时间: 2025/10/30 来源:本站 访问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通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最后一公里”,10月21日和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团队组织教师分别在长寿校区和渝中校区开展了“进宿舍、听心声、解难题”专项活动。教师们通过面对面交流、实地观察等方式,从课堂学习、新生适应、个人发展、心理健康四个维度与学生深度互动。

一、聚焦课堂问题调研,精准优化教学内容

  思政教师以宿舍为“移动课堂”,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开展针对性调研。一方面,通过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重点收集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共记录典型问题28项,如“如何将理论与社会热点结合理解”“部分抽象概念难以消化”等;另一方面,征求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建议,部分学生希望增加案例教学、游戏活动等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建议引入短视频、纪录片等可视化教学资源。

  针对调研结果,计划在后续教学中调整课程设计:一是筛选社会热点案例融入课堂,如结合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实例解读理论;二是每节课设置10分钟“互动答疑环节”,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疑问等。

二、关心新生大学生活,助力快速适应校园

  考虑到新生刚步入大学,面临生活环境、学习模式的双重转变,思政教师将“关心新生生活”作为重点工作。在宿舍走访中,教师们详细询问新生的住宿适应情况、饮食习惯、生活需求等,发现部分新生存在“宿舍作息协调难”“对校园设施不熟悉”“生活费用规划不合理”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现场提供实用建议:指导新生制定宿舍作息公约,协调不同习惯的同学相互包容;手绘校园“生活地图”,标注食堂、超市、校医院等场所位置;分享大学生活费用管理技巧,建议通过记账APP合理规划开支等。

三、关注学生个人发展,搭建成长助力平台

  思政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在宿舍交流中主动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划,涵盖学业提升、职业方向、兴趣培养等方面。通过沟通发现,30%的学生对专业学习目标不明确,50%的学生尚未形成清晰的职业规划,部分有专升本需求的学生缺乏备考方向。

  为助力学生成长,教师们拟采取多项举措:一是开展“学业规划小课堂”,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指导学生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推荐优质学习资源;二是分享升本、考公、就业的经验技巧,邀请优秀毕业生录制视频,讲解备考方法与职业选择思路;三是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等活动。此外,教师们建立“个人发展档案”,定期与学生沟通进展,及时调整规划建议,助力学生明确成长方向。

四、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筑牢心理防护屏障

  当前大学生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焦虑等多重心理挑战,思政教师在宿舍走访中格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观察情绪、倾听心声,及时发现潜在心理问题。根据本次活动调研情况来看,暂未发现学生有相关的情绪堵点,后续也会持续进行跟踪交流,为学生筑牢心理防火墙。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关心、主动倾诉,营造积极健康的宿舍心理氛围。

  此次思政教师进学生宿舍活动,有效拉近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距离,提升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仍存在不足,如部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深度有待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响应速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后续我们也将继续深入学生生活空间,让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思政育人无死角,关爱学生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