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聚焦育人核心、提升教学质效,11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思政团队于渝中、长寿两个校区同步开展常态化思政教研活动。渝中校区以“培训心得转化”为抓手分享前沿经验,长寿校区以“集体备课攻坚”为核心打磨教学细节,两地同向发力、各展所长,共同奏响深耕课堂、赋能成长的思政教研主旋律。
渝中校区教研活动于第一教学楼1102教室开展,由唐峰老师主持。会议伊始,张梦影老师聚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培训,围绕职业教育政策导向与学生现状,分享教学设计优化、翻转课堂构建及实践教学体系搭建等内容,强调要将前沿理念转化为课堂实效,助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谭晋老师分享“全市高校教师党员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培训”感悟,介绍了培训在内涵解读、师德建设等多维度的丰富内容,以及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等灵活形式,坦言此次经历深化了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为思政教学与党员教育指明方向。唐峰老师带来“老精神・新大庆”主题研修成果,以案例式教学为核心,梳理红色案例教学完整流程,提出要推动红色精神与思政理论融合,让红色精神焕发新时代生机,助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长寿校区教研会在广知楼2205教室召开,会议由朱晓玲老师主持。教研会上陈崟潞老师与吴晓欠老师就《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四章第一节内容进行了分享。二位老师紧扣“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三大核心维度,呈现了精彩的教学设计。陈崟潞老师通过精巧的课堂提问设计,深入浅出,引导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要点;吴晓欠老师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运用丰富贴切的现实案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变得可知可感,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
分享结束后,朱晓玲老师作了深刻的点评。她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在备课中展现的亮点,并基于对本节内容的深度剖析,提出了宝贵的教学建议。朱老师指出,该部分内容虽在中学阶段已有涉猎,但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学应更注重理论深度与逻辑体系的构建,着力引导学生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知飞跃。此外,朱老师还结合近期听课感悟,鼓励思政课教师主动走进专业课课堂,在跨学科的观摩与交流中,打破壁垒,融会贯通,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同向同行的有效路径。
活动尾声,两个校区全体教师同步观摩学习最新一期“周末理论大讲堂”。老师们纷纷表示,讲堂内容高屋建瓴、阐释精辟,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此次双校区联动思政教研活动,充分展现了学院教师精研教学、开放交流、知行合一的良好风貌,既凝聚了集体智慧,更为学院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了强劲动能。

